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知识

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孔子的一生有哪些重大贡献)

时间:2022-03-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籿銕殘惢

主要贡献:

1、道德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3、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孔子的一生有哪些重大贡献

孔子的重大贡献有:

1、文化上的贡献,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

2、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作礼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飞跃。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3、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五百多年的的诗歌共305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及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4、教育上的贡献,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孔子的十大贡献,孔子的十大贡献是什么

1、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2、观念上的贡献: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3、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4、哲学上的贡献: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5、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6、教育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

7、德育上的贡献: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8、体育上的贡献: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同体育锻炼相统一,孔子注重养生之道,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

9、美育上的贡献: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

10、政治上的贡献: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对礼仪的两个主要贡献是什么?,孔子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1、孔子对礼仪的两个主要贡献是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思想。

2、孔子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如下: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