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
【诗人】:王安石
【朝代】:宋朝
【完整诗词】
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
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
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
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
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
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
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
贤者宜有後,固当梦熊罴。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
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
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
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
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岂独伶人也哉”翻译:哪里仅仅是伶人导致的呢?。伶人:指演艺人。岂:哪,表示反问。也:语气助词,无实意。哉: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原句选自《伶官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载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伶官传》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甄别人才,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角色介绍
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客观地分析唐庄宗的成败得失。后唐庄宗,本姓朱邪,名存勖,沙陀族人,他的祖父李国昌做唐朝的臣子,被赐姓李。他父亲李克用被唐王朝招来打压黄巢农民军,沙陀兵进入长安,焚宫殿,烧府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大的祸患常常由微小的错误积累而成,许多看起来文武全双的人却因为沉溺于自己的爱好当中,而忽视了它。庄宗失国,原因那里仅仅只是沉溺于戏剧,喜欢戏子这一件事;
2、《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3、写法: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