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
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
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
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 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
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
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
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 2?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
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 【注释】 (1)攻:攻击。
有人将“攻”解释为“治”。
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
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
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
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
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
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
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
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
直,正直公平。
错,同措,放置。
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
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
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
“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
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
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
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
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
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
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
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
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
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
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
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
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
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
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原文】 2?24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
见义(3)不为,无勇也。
”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
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
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
《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
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
“勇”,就是果敢,勇敢。
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关于政治的古诗1、《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5、《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夜读书示子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兴
请提供一句带“政”字的古诗句唐 - 白居易 - 马上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马上作
【内容】: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余。
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暗被乡里荐,误上贤能书。
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
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
磋跎二十年,颔下生白须。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
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
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欢娱。
用兹送日月,君以为何如?秋风起江上,白日落路隅。
回首语五马,去矣勿踟蹰。
唐 - 李白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内容】: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唐 - 岑参 - 苗侍中挽歌二首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题目】:苗侍中挽歌二首
【内容】:
摄<政>朝章重,持衡国相尊。
笔端通造化,掌内运乾坤。
青史遗芳满,黄枢故事存。
空悲渭桥路,谁对汉皇言。
天子悲元老,都人惜上公。
优贤几杖在,会葬市朝空。
丹旐飞斜日,清笳怨暮风。
平生门下客,继美庙堂中。
1.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例句:衙排宣政仗)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2. 酬寄牛相公同宿话旧劝酒见赠(例句:每来政事堂中宿)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3. 和郭使君题枸杞(例句:山阳太守政严明)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4.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例句:官历二十政)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5. 勤政楼西老柳(例句:半朽临风树)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6.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例句:为问三丞相)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7. 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例句:已留旧政布中和)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8.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例句:驯犀驯犀通天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
9. 苗侍中挽歌二首(例句:摄政朝章重)
朝代:唐作者:岑参
10. 赠酒泉韩太守(例句:太守有能政)
朝代:唐作者:岑参
11.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例句:聊从嘉遁所)
朝代:唐作者:陈子良
12.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例句:优闲表政清)
朝代:唐作者:崔颂
13.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例句:君为宫保及清时)
朝代:唐作者:窦常
14. 酬常郿县见赠(例句:爱君修政若修身)
朝代:唐作者:独孤及
15.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例句:政成机不扰)
朝代:唐作者:独孤及
16.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例句:吾舅政如此)
朝代:唐作者:杜甫
17.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例句:姚公美政谁与俦)
朝代:唐作者:杜甫
18.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例句:大贤为政即多闻)
朝代:唐作者:杜甫
19.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例句:天门日射黄金榜)
朝代:唐作者:杜甫
20. 过勤政楼(例句:千秋佳节名空在)
朝代:唐作者:杜牧
21. 怀政禅师院(例句:山斋路几层)
朝代:唐作者:杜牧
22.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例句:为政为人渐见心)
朝代:唐作者:杜荀鹤
23. 送青阳李明府(例句:善政无惭色)
朝代:唐作者:杜荀鹤
24.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例句:上德由来合动天)
朝代:唐作者:方干
25.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例句:下马政成无一事)
朝代:唐作者:方干
26. 送杭州李员外(例句:政成何用满三年)
朝代:唐作者:方干
27. 送睦州侯郎中赴阙(例句:昔著政声闻国外)
朝代:唐作者:方干
28. 宓公琴台诗三首(例句:宓子昔为政)
朝代:唐作者:高适
29. 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例句:明明赫赫中兴主)
朝代:唐作者:贯休
30. 赠抱麻刘舍人(例句:郡政今良吏)
朝代:唐作者:贯休
31. 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例句:公府政多暇)
朝代:唐作者:韩察
32.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例句:汉家旧种明光殿)
朝代:唐作者:韩愈
33. 勤政楼观乐(例句:银河帝女下三清)
朝代:唐作者:贾至
34. 圣政纪颂(例句:三皇不书)
朝代:唐作者:来鹄
35.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例句:猎客张兔罝)
朝代:唐作者:李白
36.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例句:美人为政本忘机)
朝代:唐作者:李白
37.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例句:初还相印罢戎旃)
朝代:唐作者:李逢吉
38. 广陵送林宰(例句:清政过前哲)
朝代:唐作者:李嘉佑
39.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例句:有隋政昏虐)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
40. 寄辛明府(例句:何处无苛政)
朝代:唐作者:李频
41. 寄韩鹏(例句:为政心闲物自闲)
朝代:唐作者:李颀
42. 宿越州天王寺(例句:海隅布政惭期月)
朝代:唐作者:李绅
43.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例句:屏欲除奢政返淳)
朝代:唐作者:李治
44. 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例句:儒服学从政)
朝代:唐作者:令狐峘
45. 洋州于中丞顷牧左绵,题诗越王楼上……(例句:隔政代君侯)
朝代:唐作者:刘璐
46. 裴十六厅即事(例句:主人能政讼庭闲)
朝代:唐作者:刘商
47.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例句:公府有高政)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
48.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例句:天下咽喉今大宁)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
49. 送李尚书镇滑州(例句:南徐报政入文昌)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
50. 再赠乐天(例句:一政政官轧轧)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
这五十个自己找,请勿抄袭与模仿
还是建议你不要用诗句了,没两句是有名的,还不如用“政通人和”这类的文言文经典语!
含君子的古诗词——古语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
——古诗词
唐刘禹锡 【庭竹】 】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贾岛 【雨中怀友人】
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
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唐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
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
唐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唐杜牧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宋辛弃疾 【定风波】
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关于教养的古诗词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
解读: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诗经·大雅·抑》
解读:原指他人以桃赠我,我以李回之。
后喻朋友之间礼尚往来或相互赠答,常用此语。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自:《国语·周语下》
解读:学习好的东西,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其容易。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解读:自己不愿为之事,何苦为难别人?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尊重别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解读: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江上渔者》的古诗原文是什么?《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扩展资料:
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
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这首言浅意深的小诗。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诗虽短小,却耐人寻昧。
全诗通过对在江边所见场面的描写,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思索。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两句笔锋- ~转 ,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水面,指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
鲈鱼味虽美,捕捉却艰辛,由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上渔者
是亦拙者之为政也 这句古词赋是什么意思此语出自西晋文人潘岳之《闲居赋》.
其意为:这也是我这个"蠢笨"之人的"政"事.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者"是作者自谦之词.)
"是亦拙者之为政也"-----苏州园林之"拙政园"亦出自此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为政的古诗词 《为政第二》古诗原文及翻译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2、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蚕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书怀》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采莲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田园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耕织图》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