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吃饺子居多,基本上每个节日都有饺子的身影,也有其他地区吃火烧和糖瓜等食物。
1、饺子: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吃火烧: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除了吃饺子外河南人大多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在河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3、祭灶吃糖瓜:“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由于各地风俗差异,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所以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1、受官气影响。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腊月二十三敬神,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腊月二十四,再过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更主要的是,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感觉到这太麻烦了,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过,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在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2、古代通信不发达。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王公贵族皇帝们过小年是在23。北方离政治中心近,皇帝都23过小年了,你自然也要23过小年,否则的话那就是跟皇帝对着干,搞特殊,可是会被杀脑袋的。而南方离政治中心就稍微有点远了,一般他们都是听皇帝的风声,皇帝过完了他们才会去过,所以就会偏差了一天,这也是信息差的一个表现,毕竟古代通信手段并不发达。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在时间上和风俗上有所不同,小年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即汉族传统的祭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夜”都称为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会差一天。